辽阳古城 您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事件
    时间::2014-02-27 | 打印

    解放辽阳


     解放辽阳1948年,人民解放军取得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东北全境获得解放。这一年,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战略决战的意义。

        辽阳是沈阳的南面门户,有“铁打的辽阳”之称,在历史上一直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2月6日,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吴光华和第六纵队司令员洪学智率领部队,经过了一天的激烈战斗,在下午3·30时一举攻克了古城辽阳,全歼号称国民党王牌的新六军暂编五十四师师长马辙、副师长曹济民以及辽阳团管区司令林德溥以下官兵,计有11 000余名,并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质。辽阳获得了解放。

        7月15日,国民党五十二军卷土重来,人民解放军和辽阳的党政机关,遵循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撤离辽阳,转移到东南部山区,继续坚持斗争。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人民解放军在取得锦州战役和黑山阻击战的重大胜利以后,日夜兼程,挥师东进,旨在早日解放被国民党盘踞的辽阳,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

        10月29日,人民解放军辽南独立二师在师长左叶率领下,不辞劳苦,连续作战,抢渡辽河、浑河、太子河,以一天急行军100多里的高速度向辽阳方向急奔。于次日拂晓,就赶到了辽阳城郊。

        当时盘踞在辽阳的国民党军只有保安一旅的两个团,分别驻扎在城内、南门和火车站一带防守,在我军的强大攻势面前,敌军是以卵击石,官兵已成为惊弓之鸟,毫无招架还手能力。我独立二师五团在团长孙永泉的指挥下,分三路纵队从北门猛烈攻城。防守火车站的国民党军无力抵抗,闻风首先向鞍山方向逃窜。我军占领火车站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城内进攻。下午6时,战斗结束。我军共俘虏敌军1 000多人,缴获汽车数十辆和大批的战利品。辽阳获得了最后解放。

        10月30日,是辽阳解放纪念日。
     “九.一八”辽阳密谋

     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现代史上重大的事件,是日本军国主义经过周密策划和长时间准备而发动的。事变前,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以视察为名,对事变的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和动员。17日夜,在辽阳检阅日军之后,本庄繁与关东军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和关东军高级参谋坂垣征四郎在站前白塔旅馆召开了事变前密谋会议。会上,本庄繁对驻辽阳日军第二师团长多门中将作了秘密具体部署,命其增援奉天日军袭击奉天北大营。

        密谋会议结束,本庄繁星夜返回大连,坂垣征四郎由辽阳赴奉天,多门中将奉命率第二师团也由辽阳开赴奉天应援。18日夜10点20分,日本守备队炸毁南满铁路奉天柳条湖附近的路轨,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即“九·一八”事变,其事端出在辽阳站前白塔旅馆密谋会。

    辛亥辽阳起义

    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反清的武昌起义,史称“辛亥革命”。

        11月17日,受奉天联合急进会的派遣,同盟会会员和知识分子商震、程起陆、祁耿寰、徐镜心、石磊等人到辽阳组织武装起义。他们在辽阳高丽门外郭复吉开办的生发大车店设立机关部,做为筹划,策动和联络革命活动的据点和指挥中心。

        经过商震等人的组织和发动,警察教练所的学员和巡警、巡防营的士兵以及陆军小学的学生20多人陆续投入革命队伍,报名参加起义的还有商号的店员、师范学堂的学生和小学教员等,共有200多人。

        11月25日,辽阳警察教练所的教官徐景清带领学员40余人,占领了城西南的重镇刘二堡,打响了辽阳起义的第一枪。当地的巡警和灾民纷纷参加队伍,起义军迅速发展到200多人,声势大震。

        刘二堡起义的消息传到省城,清朝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惊恐万状。11月29日,他急派陆军第二混成协管带黄健中率领700人,从奉天前往辽阳扑灭革命火焰。当晚七、八点钟,部分起义队伍已开进城内。次日拂晓,清朝官兵尾追到辽阳城内,将生发大车店团团包围。当时,在这里只有徒手敢死队30人,巡警50多人,在地形极为不利,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态势下,革命军进行顽强的抵抗,有的徒手与敌肉搏。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双方伤亡都很惨重,革命军牺牲10多人,被俘27人。后来被俘者都被绑送西关刑场处死。这次战役,只有少数人突围,渡过太子河,转入东部山区。

        刘二堡、高丽门起义被血腥镇压下去以后,由刘二堡遣散的队伍转移到边墙子村,联合富家窝棚、骆驼背、常家窝棚、高丽城子等村的小学教员和船夫等,聚众300多人,准备再次起义占领刘二堡和辽阳城。赵尔巽命令驻扎在浑河两岸的巡防营步兵两营,星夜前住进剿。面对成千名敌人的四面围攻,革命军奋力抵抗,战斗持续了四个昼夜,终因寡不敌众,革命军死亡四、五十人,这次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

        辽阳刘二堡、高丽门、边墙子三次起义,是辛亥革命的组成部分,对推翻清朝的统治起一定的作用,是值得纪念的。

    日俄辽阳大会战

     辽阳是辽南一个战略要地,对日俄整个战局有重大意义。

        沙俄满洲军总司令库罗巴特金大将亲临辽阳城指挥作战。俄军在辽阳设置三道防线:右起鞍山,中经弓长岭,左至红沙岭,为第一道防线;右起沙河镇,中经四方台,左至石咀子为第二防线;右起首山堡,中经虎头崖,左至岩州城为第三道防线。近城修筑了从东北到西北逶迤30里呈椭圆状阵地,其问设眼镜堡或曲线炮台,或四角、五角堡垒等,错综相连,每座堡垒设炮数门。周围挖有宽6米,深4米许的壕沟,壕内或是置木桩,或埋地雷,壕外或张铁网,或设陷井。俄军还在太子河右岸新城的土丘上,排列重炮,遥护各垒。

        库罗巴特金在辽阳集结了7个军13个师,约225 000人。日军也决定由第一军、第二军和新编成的以野津道贯为司令官的第四军,共同进攻辽阳,总兵力达135 000人。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7月6日,日本第一军占领了摩天岭、寒坡岭、弓长岭等。地,第二军占领了大石桥、营口、海城、鞍山等地,第四军占领了析木城,迅速北进。到辽阳早饭屯一带。紧接着,日军很快突破了俄军第一和第二道防线,从东、西、南三面包围了辽阳。

        8月28日,日军发起总攻,日俄双方在首山展开了殊死的战斗,奥保巩率领的第一军与野津道贯率领的第四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连续不断地向首山俄军阵地发起进攻,死伤惨重。黑木维桢率领的第一军由城东镰刀湾袭渡太子河上游,占领了岩州城。日本第二军与第四军也乘势猛攻,夺得首山俄军炮兵阵地,炮轰俄军堡垒。

        这时,库罗巴特金命令从西线撤退下来的步兵和炮兵复渡太子河,增援东线俄军作战。日俄双方在玉皇庙、黑英台及施官屯展开激战。日将黑木维桢不计士兵的死亡,继续轮番向俄军阵地猛扑。9月3日,日军逼进辽阳城下。库罗巴特金深怕俄军被包围,下令烧毁城内辎重,全军北退。第二天,日军完全占领了辽阳。

        日俄战争辽阳之战,是近代史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两个帝国主义的一场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给辽阳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甲午辽阳保卫战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因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史称甲午战争。日军从海陆两路分别向中国展开强大的攻势。在陆战上,辽阳是这次战争的一个重要战场,并取得抗击日寇保卫辽阳的重大胜利。

        10月20日,日军第一军占领朝鲜义州,迅即渡过鸭绿江,入侵国门,攻陷安东(辽宁丹东),然后分兵两路进犯,妄图一举占据辽阳而后夺取省城奉天(辽宁沈阳)。

        辽阳是奉天的南大门,被日军第一军司令山县有朋称之为“奉天的钥匙”、“北京之要冲”。自占乃兵家必争之地。

        面临日寇的嚣张气焰,辽阳知州徐庆璋在人民群众和地方乡绅的支持下,请练镇东军十三营。他调度有方,赏罚分明,勇士们各持抬枪、鸟铳日夜操练,以求冲锋陷阵,与敌决一死战,保卫家乡,誓将侵略者赶出国土。

        1895年1月,日寇大岛义昌部在侵占凤凰城、海城、析木城等地后,连续四次进犯辽阳东南山区。东线在大高岭一带被清军提督聂士成击败,西线的日军被徐庆璋派驻吉洞峪一带的镇东军和乡团武装力量击退。第一次1月10日,日寇进犯棘楼堡子,辽阳团勇奋力迎击,日兵被打死7名,生擒1名;第二次1月17日,日寇进犯韩家岭,辽阳南路练总徐珍率团丁抗击,与敌军殊死激战三个小时,击毙日寇数十名,迫使侵略者逃退;第三次1月19日,不甘心失败的日寇再次侵犯韩家岭,魁福率团勇奋力还击,击毙日寇数十名,斩督队官1名,还缴获了大量的器械、衣帽等物品;第四次1月28日,日寇500多人进犯梨宝沟口,又被团勇击退。此后,日寇再不敢向辽阳进犯,他的狂妄侵略计划终遭破灭。

        辽阳团民在抗击日寇的战斗中,英勇善战,采用机智灵活的战术,他们“昼张旗帜,夜燃火把,出没往来,虚实兼用。”每当发现敌寇数百骑进犯时,乡勇便埋伏起来,待敌人靠近,则枪铳巨炮等各种武器立即齐放,顿时,林烟石火,都成为埋葬敌人的战场。

        中日甲午战争的辽阳保卫战的胜利,彻底粉碎日寇“在辽沈度岁歇兵”的狂言,在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斗争史上,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篇章。

     努尔哈赤兵下辽阳城

    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3月,努尔哈赤率八旗兵出师,攻打辽阳城。至辽阳城东南,渡河未竟,见有敌兵来,为数甚多。四贝勒皇太极自请进战,直冲明营之左。明兵发炮应战,四贝勒奋力突击,迫其营垒,明兵阵脚摇动。此时努尔哈赤所派之左翼兵,也同时奋力杀到,两军夹击,明兵大乱奔溃,四贝勒乘胜追击60余里,直至鞍山乃还。

        当两军交战时,城内明兵出武靖门(北城西门),为八旗兵堵杀,明兵退入城内。门小人多,争相挤入,填塞门洞,人马自相践踏,死者相枕藉。   

        努尔哈赤率领众将,绕城观察形势,见绕城之水,西有闸口,令左翼兵掘之,东有水口,以右翼兵塞之。军士以楣车,冒死掘塞闸口。明兵炮火如冰雹骤雨般,一刻也不停止。左翼掘闸将校,派人速告努尔哈赤,掘闸口甚难,损失亦大,不如夺桥易。努尔哈赤说:桥可夺,如得,急来告我,当进攻此门。壅塞水口之决死队,已然成功,水势顿减。右翼四旗之棉甲前锋军,遂乘势布列盾车,进击东门外之明兵,炮火连天,喊杀震地。鏖战多时,右翼盾车,已渡过壕沟,杀在一处。这时又来红甲护军200人,两白旗千人,参加战斗。   

        明兵支持不住,其骑兵先遁。各贝勒所率白甲护军,又继续掩至。明步军亦被射退,望城而奔。  大兵从后纵击,直至东门之外,明兵死者甚众。时左翼之掘水闸者,已改变方略,迳夺武靖门外的壕桥。明兵堵截不住,壕桥竟失。两军遂在城厢之下,进行巷战。怪物一般的盾车云梯,也在城脚下竖立起来。城上守兵一见,火箭火罐以及足以摧毁云梯之物,一齐由城上抛下,云梯盾车之着火者,以及军士被打杀、烧伤不计其数。但前仆后继,凡得手的,便如捷猱飞鸟一般,相继登城。拔出短见在城上白刃搏战。于是辽阳西面城堞全得。这时右翼之攻北面者,亦皆下马步行,运搬薪草,填平几  处壕堑,节节逼近城垣。   

        明道员牛维曜、高出、邢慎言、胡嘉栋、户部郎中傅国等,相继缒城而遁。3月21日天明,辽阳遂陷。 

        辽阳大捷,促使努尔哈赤决定迁都于此,不久又迁盛京。

    唐太宗东征

      唐太宗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高丽西部大人泉盖苏文发动政变,杀国王建武及大臣,自号莫离支,专擅国政,对唐“不奉正朔”,并进攻新罗,新罗求救于唐。唐太宗为收复辽东,决定亲自出兵征战,对高丽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战争。

        贞观十八年(644年)7月,唐太宗命令水陆并进,以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统率战舰500艘,士兵43 000人,自莱州泛海趋平壤;以李世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李道宗、张士贵步骑6万征辽东;次年2月,唐太宗自洛阳出发,御驾亲征,率军前往辽东城。

        4月1日,李世绩率军渡过辽河,直至玄菟城(辽阳北),李道宗将兵数千名至新城(辽阳北)。5月8日,当李世绩南下攻打辽东城(辽阳市)的时候,唐太宗早已穿过200里的泥淖地带,赶到辽东城下,攻城将士莫不受到鼓舞。官兵昼夜不停,连续作战10天,到5月17日,唐太宗挑选精兵从城西南角举火焚烧城楼,风急火大,很快地烧到城内。勇士们乘势登城,高丽兵无力抵抗,纷纷投降,辽东城终为唐军攻下。

        唐太宗改辽东城为辽州。数日后,唐军趁胜攻至白岩城(辽阳城东北25公里)下,李世绩率军从城西南角猛攻,唐太宗在城下督战,城主孙代音招架不住,请降。唐太宗改白岩城为岩州,俗称燕州城,孙代音任为刺史。犒赏官兵,抚慰百姓。

        接着,唐军攻打安市城(海城南15里营城子)不下,遂班师辽州城。唐太宗返回洛阳。这一年,唐太宗东征,除辽东城、白岩城外,还攻取盖牟(盖州)、卑沙(金州)等城10座。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军攻克平壤,高丽灭亡。为了经营辽东,唐设安东都护府,管辖9都督府、42州。上元三年(762年),将安东都护府移至辽东故城(辽阳市)。

    司马懿征公孙渊

      东汉末年朝廷政治制度腐败,中央权力衰微,经过黄巾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政府名存实亡,地方割据势力蜂拥而起。辽东(辽宁辽阳)地区自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公孙度为辽东太守起,公孙氏祖孙三代的割据政权统治将近半个世纪之久。

        魏明帝景初元年(公元237年)7月,魏派幽州刺史加度辽将军毋丘俭等,以玺书召时为辽东太守的公孙渊归服曹魏,公孙渊不从,并与毋丘俭统领的魏军战于辽隧(辽宁海城西),魏军作战不利而败退。公孙渊在辽东自立为燕王,设置百官衙署,又遣使招降鲜卑,并时常派兵出没于魏的北方进行骚扰。

        238年正月,魏明帝再派司马懿将兵4万人征伐辽东。公孙渊派将军卑衍、杨祚等步骑数万人坚守辽隧,魏军主力潜渡辽水,直捣襄平(辽阳)。公孙渊恐襄平有失,急命卑衍、杨祚等回师襄平。两军在首山(辽阳西南7.5公里)展开激战。卑衍、杨祚所率的辽东军抵御不利而遭失败。时值酷暑,阴雨连绵月余,太子河水暴涨,魏军乘船抵于城下,昼夜强攻。城内粮尽,饿死许多人,甚至发生人相食的惨象。民心动摇,军心涣散,守将杨祚等首先向魏军投降。公孙渊乞降未成,8月,城破后,仅携子及数百骑突围向东南方向逃窜,被魏军追击,斩杀于太子河边。司马懿入城,杀死燕王府中公卿百官l 000余人。从此,辽东、带方、乐浪、玄菟四郡皆为曹魏所有。

    太子丹扼守襄平

    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即秦始皇)进行统一中国的战争。秦军势如破竹,锐不可挡,在灭韩并赵之后,兵临燕国西南边陲。公元前227年,当秦军压境,燕国面临灭亡的关键时刻,为了抵抗强秦,打击其东进的气焰,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去秦国都城咸阳,谋刺秦王政,未遂,被杀。

        秦派大将王翦,乘胜继续伐燕,在易水以西击破燕军主力。公元前226年10月,王翦率军攻占燕都蓟城(北京大兴西南),燕王喜及太子丹战败,率其精锐退居辽东(辽宁辽阳)。秦大将李信统兵紧追不放。这时,原赵国公子嘉逃至代郡(河北蔚县西南)自立为王,写信给燕王喜说:“秦国伐燕的目的在于擒获太子丹,以报荆轲刺秦王之仇,现在若是杀了太子丹献给秦王,即可缓解秦军的进攻,而燕国的辽东一隅之地也可保住”。

        太子丹藏匿于衍水之滨,被其父燕王喜派人斩杀,并将他的首级献给秦王,但这并没有改变秦灭燕的决心。就在太子丹死后五年,即公元前222年,秦国在灭了魏、楚等国以后,派大将王责进军辽东,灭掉燕国。

        太子丹慷慨悲歌的一生,深受后人的爱戴和景仰。传说辽东一带人们为了纪念他,将他最后活动的衍水,改名为“太子河”。他的业迹一直在民间流传。

    箕子开发辽东

    商朝末年,纣王的叔父(一说是庶兄)箕子,见纣王无道,屡谏不听,为免遭迫害,便解衣披发,佯装疯狂,还是被纣王投入监狱。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灭商后,曾亲自登门向箕子访求天道。注重名节的箕子耻于弃商朝周,在向周武王讲述了一翻“洪范”大道之后,毅然率领五千族人出走辽西孤竹国(今辽宁朝阳一带),回到了商族的发祥地,仍称箕族。不久,可能是因为周王朝的迅速强大,加之又经常受到来自北方山戎族的袭扰,箕子被迫率领大部分族人向更加偏远的东方迁徙,最终到达了现在的朝鲜半岛北部。周武王因以其地封之,史称“箕氏朝鲜”。

        箕子的东迁,把中原地区的“诗书礼乐”、“百工技艺”也带到了辽东地区。史载,箕子及其族人“教民以礼仪、田蚕、织作”,制定了禁止相杀、相伤、相盗等八条法律,从而使辽东地区教化大开,甚至出现了“其民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不淫辟”的良好社会风气,改变了辽东地区氏族制的落后面貌,迅速向奴隶制转变,推动了社会进步。因此说,箕子是开发建设辽阳地区的先祖。
     


     

     


     


辽阳古城





版权所有 辽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辽ICP备14003467号-1 地址:辽阳市文圣区河东路9号   辽公网安备 21101102211013号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辽阳)有限公司---百度辽阳地区营销服务中心辽阳百度推广辽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