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建议
-
时间::2014-02-28
大
中 小 | 打印
关于加强我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建议
辽阳市侨联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建设,我市“十一五”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就明确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努力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至“十一五”期末,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文化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努力打造了一批文化品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有所提升,公益性文化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尽管如此,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差距,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当前我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的经费仍然不足,文化设施和设备仍然很难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和不足。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费严重不足,基层文化开展不力。政府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主体,由于一直以来对公益性文化认识不足,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农村的文化建设非常薄弱,投入保障的差距制约和影响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一些地方多年来只保证文化部门基本的人员经费,业务经费和文化设施建设经费严重不足。近几年,文化事业经费总量有所增长,但与新增财力相比,与其他事业建设的投入相比,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费明显偏低。从经费投入构成看,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费主要用在文化设施建设上,其它的用于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文化人才的培养、文化市场的培育等经常性的经费投入很少。
二,文化人才匮乏,文化竞争无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竞争和使用。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文化人才使用、培养和引进机制,我市文化人才缺乏,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严重匾乏,专业技术骨干流失较为严重,文化事业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目前我市文化市场仍存在粗乱差俗的低俗文化,这已成为制约我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加之现有的文化人才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不适应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尤其是在管理人才方面,更是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专门人才。
三,基础建设滞后,文化信息共享资源乏力。长期以来,新建的基础设施和新投人的设备比较少。现有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基本上都是使用了多年,比如少年宫、文化宫、老年宫等公共文化设施已经老化。由于文化设施较为落后,大多停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不利于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这种状况,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文化消费观念的形成,制约了市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从长远来说也必然会影响我市的综合发展。
四,体制和机制不活,文化创新不给力。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文化管理方法比较单一,过多地依靠行政管理和政策调节,文化市场管理缺乏统一的行政执法力量。当前,有相当一部分文化企事业单位管理仍然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主要依靠行政方式来配置资源,文化资源浪费严重。文化服务不是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为目的,文化公共场所多为经营性文化产业所主导,造成公民的文化基本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同时,存在着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状况,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没有发展动力。
加强我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明确指出了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把为全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重要目标,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投人,增强活力,改善服务。要加强规划,合理充分地利用好现有文化资源。
一,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资金的投人。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保证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文化权益,努力提高全体民众的综合文化素质,是满足我市广大群众精神需求的内在选择,也是我市公益性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要依照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全力保证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及人员的基本运行经费,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做好公益性文化工作的基础,二是要把宣传文化事业经费全额用于文化事业的发展上,三是各级政府要逐步加大财政资金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人力度,其增幅要保证略高于同期财政收人的增长幅度,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把它落到实处。
二,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基础设施是公益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文化基础设施不仅仅可以为广大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又能够让人们生活在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之中,更重要的是能以此帮助人们培养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因此,要结合我市实际,规划和建设一批既有民族特色、地域风格,又具有时代特征、为大众认可的公益性多一些,经营性少一些的文化设施。如科技馆、博物馆、体育场馆、文化广场、市民健身公园、社区文化活动站、农村书屋、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并真正发挥好它们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和发展天地的现实功能。
三,建立健全文化人才机制,切实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工作是一项以人为对象的工作,必须树立人才是文化发展的第一资源的观念。一是要借助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引进高素质人才的有关政策,运用弹性、柔性的人才机制,引进当前迫切需要的文化人才。二是要在实践中培养大量的群众文化骨干分子,不断加强文化人才建设,建立起开放的文化人才培养、选拔和激励机制,并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要制定发展规划,创造良好条件,把培养、使用文化人才纳人财政预算,在住房、职称、待遇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优秀人才参与到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中来。
四,推进文化体制创新,这是文化建设的关键。要创新体制和机制,深化国有文化单位的改革,整合文化资源,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突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加快文化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着力文化产业发展。要对现有的文化事业单位按其性质及其职能进行科学定位,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着眼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要实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代表负责制,使其面向社会,面向群众,自主开展服务活动。
五,抓好基层公益性文化建设,切实保障农民和城市低收人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要加大力度,改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使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和文化产品基本满足居民就近便捷享受文化服务的需求。要在农村基本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要采取政府采购、补贴等措施,保障和实现城市低收人居民、残疾人、老年人和农民工等群众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体育场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优惠向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开放。艺术院团、影剧院定期面向低收人居民的低价演出或放映。
-
上一条: 关于提升我市消防设防能力,确保高层、超高层楼宇安全的建议
下一条: 关于大力发展我省老龄产业的建议